首页  关于我们  本行资讯  媒体关注  详情页
关于我们

王东升:“五策协同”推进“十五五”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导读

  10月30日,在2025年农商银行转型发展主题交流活动上,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东升发表了《“五策协同”推进“十五五”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回顾“十四五”,党建引领农商银行走对路,改革驱动农商银行启新程,转型赋能农商银行向未来。展望“十五五”,全国农信将迎来“体系重构、职能重整、生态重塑”的关键时期。同时,他结合江西实践,提出了推进“十五五”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五点思路:面对改革后的治理课题,要“不改初心改职能”;面对发展中的战略目标,要“不看短期看长期”;面对需求端的持续承压,要“不找捷径找市场”;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要“不卷价格卷服务”;面对转型时的阶段阵痛,要“不仅治标更治本”。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四五”时期,全国农信系统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时期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

  “十四五”期间,农信社改革按下“快进键”,浙江、山西、辽宁、四川、广西、海南、河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吉林等11家省级联社先后改制成农商联合银行或统一法人农商行,其余省份的改革工作也正在谋划启动或已在推进实施过程当中。对全国农信而言,“十四五”是改革破题的窗口期。

  “十四五”期间,农信社统筹推进改革与化险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消化大量隐性历史包袱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从2020年末的3.88%下降至2024年末的2.8%,主要监管指标整体向好。对全国农信而言,“十四五”是化险破冰的攻坚期。

  “十四五”期间,农信社在竞争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2024年末,全国农信总资产超62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3.9%;以占银行业约1/6的存款资金,贡献了全国近1/3的涉农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是金融体量和普惠力度最大的地方性银行机构。对全国农信而言,“十四五”是转型破局的推进期。

  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与全国农信一道,“十四五”时期江西农商高质量发展也迈出坚实步伐,主要有五个可喜变化:一是省级机构“焕新亮相”。圆满完成省联社改革,江西农商联合银行于今年4月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7个获批创立农商联合银行的省份。二是凝心聚力“奋勇争先”。近两年省级机构监管履职评价从全国排名第14位提升至第9位,辖内农商银行央行评级5级以上的“绿区”机构占比达九成,干部员工人心思上、人心思干氛围浓厚。三是经营效益“走在前列”。净息差排全国第3位,拨备覆盖率排全国第5位,人均拨备前利润排全国第3位。四是贷款客户“接近翻番”。贷款授信客户数由2021年末的228万户增加至433万户,全省每4户家庭就有1户是农商银行的贷款客户。五是金融风险“持续收敛”。历史风险加快出清,不良贷款率逐年压降,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回顾“十四五”,党建引领农商银行走对路,改革驱动农商银行启新程,转型赋能农商银行向未来。展望“十五五”,全国农信将迎来“体系重构、职能重整、生态重塑”的关键时期。

  从农信社改革“上半场”来看,无论是“联合银行”还是“统一法人”模式,目的都是把体制机制改“顺”、把省级平台改“强”、把经营发展改“活”。进入农信社改革“下半场”,要坚持“三不改、三必改”。“三不改”,即:“农商姓党”的政治属性不能改,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能改,防控风险的目标任务不能改;“三必改”,即:省级机构的职能必须改,行业管理的逻辑必须改,公司治理的体系必须改。为此,要有“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的主动,加快构建形成“省级平台强赋能、科学治理优生态、凝聚合力促发展”的新格局。

  ——以职能转换激发改革活力。加快推动省级机构职能从“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向“加强党的领导、规范股权关系、提供行业服务、强化风险管控”转变,通过产权和资本纽带,把党的领导体系、行业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机制有机统一起来,既避免“行政管理”过度干预,又防止“经营管理”缺位失效,最大限度保障和激发法人机构发展内生动力。

  ——以角色转变强化改革赋能。加快推动省级机构由传统机关部门向现代金融总部的角色转变,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专业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省级平台的规模经济和平台经济效应,集中力量做小法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真正把改革后的省级机构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金融企业总部。

  ——以治理转型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动管理模式由传统领导体制向现代治理机制的转变,一体推进省级机构与市县法人机构改革,理顺行业管理与资本纽带关系,厘清“三会一层”职责边界与履职清单,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和股权保值增值,更好地为国家创造税收、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为股东创造回报。

  拉长时间轴看农信发展周期,凡是出现重总量轻质量、重发展轻风险的政绩观偏差,均陷入“规模上量利润下行”“只长块头不壮筋骨”的表面繁荣困境;凡是偏离定位、贪大求快的短期行为,都埋下了风险的“种子”,成为改革最沉重的“包袱”。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战略的偏离、方向的迷失。总结历史经验,农商银行必须以长期主义定力,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坚持特色化经营,把难而正确的事做好做实,方能穿越周期、行稳致远。

  ——锚定长期战略。近年来,江西农商发生“由劣到良”的根本性扭转,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系统谋划党建领行、质量立行、合规守行、特色办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服务暖行、从严治行“八行战略”,并一以贯之坚定实施,系统上下坚决执行,确保全省农商银行始终沿着战略引领的正确方向前进。

  ——锻造长期优势。坚持深耕本地市场,专注“三农”、小微等细分领域,不因短期利益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不因市场波动动摇支农支小的战略定力,让深耕本地成为永不偏移的航向标,让特色化经营成为抵御周期波动的“护城河”。

  ——厚植长期价值。加快推动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更加突出价值创造的鲜明导向,以长期战略眼光主动优化资产、负债和客户结构,大力推进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考核,实现“量、价、险、效”的动态平衡,让每一分收益都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当前,市场需求端承压并非需求消失,而是潜在需求未被唤醒、碎片需求未被整合、多元需求未被满足。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唯有以“主动作为”替代“被动等待”,以“深耕细作”穿透“需求迷雾”,才能在市场“红海”中找到农商“蓝海”。

  ——学会从政策中找市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任务,为农商银行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吃准吃透、用好用活政策,结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学会从产业中找市场。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农商银行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要与政府同心、与市场同行,大力支持地方主导产业,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设计全链条金融服务方案,不能只做资金的提供方,而要努力成为产业的“合伙人”,实现与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共生共荣。

  ——学会从合作中找市场。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跳出传统金融业务的框框,积极与科技公司、商超、养老、文旅企业等建立“异业联盟”,跨界融合构建金融生态圈。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场景融合,将金融服务无感嵌入到客户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实现批量获客和增强客户黏性。

  当前,县域普惠小微市场竞争激烈,低水平价格战和低利润经营战加剧,全国农信机构利差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面对“内忧外患”,要把特色化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跳出“比价”思维,深刻理解市场竞争的底层逻辑,当市场回归理性时,客户更为需要的不仅仅是“更便宜的贷款”,而是“更懂我的服务”;不是“流程化的对接”,而是“有温度的连接”。

  ——让产品“更懂客户”。农商银行的竞争力,既源于人缘地缘的“本土优势”,更来自决策快速、响应灵敏、机制灵活的“本事底气”。要用好农商银行“快、灵、活”的独特优势,根据本地产业、细分客群特点,开发适配度更高、办理更便捷的金融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真正让农商银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让服务“更有温度”。大行服务“头部”,农商温暖“根部”。要发挥农商银行点多面广的资源禀赋,积极推广乡村振兴整村授信、支小支微普惠授信、普惠金融万里行模式,提供“金融夜校”、上门办贷、方言沟通等增值服务,建立情感连接,给足“情绪价值”,让金融服务更有烟火气、人情味。

  ——让科技“更强赋能”。数字经济时代,科技落后,则步步落后。农商银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稳扎稳打推进数智化转型,将赋能基层、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升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融入业务拓展、风险控制、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全过程,以科技裂变带动发展质变。

  “十五五”时期是农商银行从“量变积累”到“质变转型”的跃升期,也是矛盾集中凸显的阵痛期。当前,农信系统面临历史风险暴露、队伍能力不足、合规意识薄弱等“发展中的烦恼”,唯有“治标+治本”双管齐下,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重塑风险文化“破除暗礁”。“暗礁”往往比风浪更可怕。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经营观、风险观,坚持“新官理好旧事、现官不留后患”,对历史风险摸清底数,对风险机构精准拆弹,打好清收“组合拳”、化险“攻坚战”,切实为深化改革卸下包袱、实现轻装上阵。

  ——重塑人才文化“固本培元”。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生态,为农商银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重塑合规文化“浸润扎根”。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要坚持管发展必管风险、管合规更管违规,紧盯关键领域、关键人员、关键岗位,筑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加强内控合规体系建设,营造“全员合规、主动合规、时时合规”的浓厚文化氛围。

  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历史总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篇。启幕“十五五”,江西农商将与全国农信一道,以改革破局、以战略定向、以特色强基、以服务突围、以文化固本,在金融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绘就农商银行新图景,书写农村金融新精彩。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