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中农金30人论坛青海会议上,江西省联社党委书记、提名理事长人选王东升发表了关于推进农商金融治理变革的主旨发言。
金融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和机制,对金融活动等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系统。金融治理的模式并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式,关键在于探索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
2022年以来,省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全面强化战略思维,顺应格局之变、竞争之变、发展之变,谋划形成党建领行、质量立行、合规守行、特色办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服务暖行、从严治行“八行战略”,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找准了抓手,推动农商银行金融治理发生“脱胎换骨”的蜕变。
党的全面领导
是农商金融治理的首要原则
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农商银行最大的政治优势。政治属性是农商银行的根本属性,决定金融发展的政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农商银行的“根”和“魂”。
对照巡视反馈、案件剖析反映的问题,省联社党委重建政治生态,扛牢主体之责、筑牢忠诚之魂,推动系统政治生态由乱向治、由浊转清,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了高质量发展。
政治建设“定盘星”把得稳,从省联社党委班子抓起,从“一把手”带头做起,班子建设由“软组织”向“主心骨”蜕变。
基层党建“基础桩”筑得实,深入实施强党建战略、强支部战役、强融合战术,积极探索并形成了“1+3+N”党建体系。
正风肃纪“高压线”架得牢,统筹“当下改”与“长久立”,制定修订内控制度100余个,用“制度之力”提升了“治理之效”。以身边案警醒身边人,用好问责利器,管党治党由“宽松软”向“严紧硬”渐变。
回归支农支小
是农商金融治理的正确方向
完善金融治理,为的是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高度适应的金融供给来支撑。农商银行必须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坚持扎根本土,坚定支农支小。
汲取过去偏离市场定位的历史教训,省联社重返主责主业,市场偏好由“垒大户”向“小而优”蝶变。
扎深本土之根。实施“百千万”工程,全省86家农商银行服务100个县市区,2300多个支行网点覆盖所有乡镇及主要城市街区,1.4万个金融服务点延伸至行政村和社区,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山红遍之景。
走好普惠之路。着力护住“三农+小微”两个小盘,助力稳住区域经济大盘。
打牢客户之基。实施贷款客户三年翻番工程,开展流失客户“找回行动”、睡眠客户“唤醒计划”、潜在客户“培育工程”,打造了离大地最近、与百姓最亲、跟小微最紧的“百姓银行”。一年半时间新增贷款客户141万户、增长60%,全省每4户家庭就有1户是农商银行的授信贷款客户。
防范化解风险
是农商金融治理的永恒主题
金融风险是与生俱来的。金融这个行业就是风险行业,管理好风险是金融业发展的生命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农商银行金融治理的根本性任务。
面对部分关注行发展举步维艰的现状,省联社重筑安全防线,金融风险由“发散式”向“收敛状”质变。
打好攻坚之战。举全系统之力打好不良处置攻坚战,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末实际下降0.85个百分点。“一行一策”精准拆弹风险关注行,2021年底的25家关注行,已有15家达标退出,剩下的2024年末前全部退出。
管好合规之源。树立“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整治员工异常行为的力度、广度、深度历史空前,全员合规意识明显增强。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目前,新增客户贷款不良率控制在0.5%以内,从源头上有效防控了风险。
织密监督之网。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与派驻监督、审计监督、监管监督、客户监督等统筹衔接,构建形成了“大监督”格局。如与驻省联社纪检监察组同题共答,共同研究出台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信贷业务登记备案暂行办法》,从源头上遏制了信贷违规、防控金融风险。
遵循质效导向
是农商金融治理的根本保障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农商银行业务经营质量高、效益好,才能可持续、更稳健、能长久,才能有实力、有地位、有担当。
针对部分行重发展轻风险、重显绩轻潜绩的倾向,省联社重塑经营理念,坚决破除唯规模论、速度论、份额论,推进从追求规模与速度向讲求质量与效益转型。
立好数据真实“硬标尺”。以对历史、对事业负责的态度,主动暴露风险,隐性不良风险基本出清,业务数据真实可靠。优化考评机制,突出质量、效益和合规指标,避免短期行为,杜绝了虚假业绩。
下好成本压降“先手棋”。前瞻谋划、提前布局,把拓展低成本核心存款摆在成本压降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省农商银行存款付息率控制在1.9%以内,省内法人银行机构最低,在全国农信系统位居前列。
打好提质增效“主动仗”。聚焦利润、税收“双百亿”目标,加大信贷投放以量补价,科学利率定价稳住利差,推进实现客户融资成本下降、自身经营效益增长、地方财税贡献提升的多方共赢。
优化机制体系
是农商金融治理的关键抓手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农商银行必须主动适应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创新,深化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
聚焦公司治理、激励约束、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省联社重建机制体系,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开启了现代银行金融治理新征程。
在公司治理上“明职责”。坚持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营层谋经营、强管理、抓落实,毫不动摇推动党的建设和公司治理逐步融合,形成内部权力制衡,规范了决策行为,提高了决策效率。
在综合考评上“画实像”。从全省横向、自身纵向、特殊单向等多维度,持续优化考核指标内容与分值占比,从业绩贡献、经营管理、风险合规三个维度,以定量指标对高管履职进行数字“画像”,作为其履职评价和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切实增强了干事创业的政治担当。
在选人用人上“破壁垒”。坚决破除选人用人的“封建割据”,对高管副职进行条线考核排名,对支行行长从县域拓展到地市更大舞台比较评价,全面实施支行行长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拔一批“三个一批”工程,推进省联社管理干部“进退留转”机制向辖内农商银行中层延伸,树立起“以业绩论英雄、以结果定奖惩、以实干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通过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全省农商银行干部员工干事面貌、精神风貌、队伍容貌焕然一新,业务发展好于目标、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下一步,省联社将以推进省联社改革为契机,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全省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为走好中国特色农村金融之路提供“江西农商方案”。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