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农商银行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会昌农商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主动当担、积极作为、勇毅前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农商力量”。
一、扛紧扛实地方金融主力军责任。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服务力度。本行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38.39亿元,较年初增长3.98亿元,增幅11.57%;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85亿元,较年初增加3亿元,增幅为12.07%,新增贷款持续向支农支小、向小额贷款倾斜,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小微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两增两控”目标,新增单户10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93.03%,新增单户1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83.34%。截止2024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10.58%。作为会昌本土的法人银行,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始终坚持诚信纳税,竭尽所能反哺地方。2024年实现各项收入58387万元,同比增加5355万元,增长10.1%;贡献各类税收7240万元,其中企业所得税6311万元,是会昌县辖内纳税额排名靠前的单位。
二、深度践行三农小微金融服务承诺。在县域内常态化开展网格化营销”和“整村推进”工作,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工作的便利性、可得性和满意度。将县城区域划分为10个社区、1个工业园区、26个城中村,各城区支行内部再细分成48个小网格,按照“一人一格”原则,落实每个小网格责任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实行包营销、包授信、包用信、包维护的“四包模式”进行上户对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融资促进行动,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工作,2024年度累计走访对接各类小微经济主体4895户,新增授信客户4316户,授信金额8.25亿元,新增用信金额5.16亿元。二是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我们大力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对每一户农户进行上户对接,实现对农村地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宣传金融政策、助力产业发展、优化信用环境、普及金融知识等来村开展了整村授信工作,新增授信农户4059户,授信金额57964万元,新增用信农户2829户,金额29557万元;与会昌县金盛源担保公司开展“整村担保”合作,达成2亿元首批融资担保合同,惠及全县3个乡镇的全部行政村、1800余户农户,覆盖农村人口近万人,突破了“整村担保”,升级实现了“整乡担保”。三是全力打造“身边银行”。持续推进县城“网格化”营销管理,通过“扫街”“扫户”把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常态化开展普惠金融对接会、金融夜校、对弱势群体送金融服务上门等活动,面对面为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推广手机银行、聚合支付、微信微银行、E百福和云闪付等便捷线上化工具。至2024年末,我行手机银行用户18.09万户,聚合支付用户8180户,电子替代率达到96.05%,为全县老百姓提供了全天候、无差别的金融服务。
三、全力助推县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紧盯脐橙、桔柚、烟叶、肉牛、生猪、粮食生产等特色农业产业资金需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至2024年末,累计发放各类农业产业贷款33.01亿元,其中发放烟叶种植贷款0.42亿元、粮食生产贷款0.75亿元,助力农业产业创特争先、保障粮食生产。二是聚焦园区产业。以“五通”贷款为切入点,主动对接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至2024年末,我行“五通”贷款余额6.58亿元、3903户;累计发放各类企业贷款174户、7.82亿元,其中,为医药业发放贷款2700万元、为锡产品加工行业发放贷款0.69万元、为氟盐化工产业企业发放贷款1800万元。三是扶持弱势产业。不遗余力地推动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等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建立了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将信贷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为此,我行先后贤贷”“拥军贷”等创新产品,大力推广““精准
四、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对脱贫人口贷款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是持续推动绿色信贷发展壮大。本行始终坚持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健全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在绿色贷款准入、绿色贷款审批、绿色贷款管理等环节不断优化流程,统筹推进绿色信贷工作。截至2024年末,本行绿色信贷授信客户共计18户,授信金额0.96亿元,绿色贷款余额0.96亿元。三是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积极落实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政策,在挂点的文武坝镇塔丰村派驻3名常驻工作队,安排总行机关5名中层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强化政策落实和动态监测,不断提升脱贫户生活水平。当年拨付驻村工作经费2万元,为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四是不断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偏远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100%,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在全县243个行政村建立了264个助农金融服务站,安装转账终端、POS机等机具728台,布设ATM/CRS机具37台,实现了水、电、通信、收视、医保、社保代扣代缴等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功能在社区、村组的全覆盖。
五、多措并举助力融资服务降本增效。一是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以“五通”贷款为切入点,主动对接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三城一地”重点项目支持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行积极发挥“短平快”的法人优势,简化了多项贷款流程,贷款办理时间总体缩短至近半天时间,信用贷款实现了即来即办、即办即批,跑出了贷款办理的“加速度”;并且,积极公开宣传办理贷款融资等服务除收取贷款利息外不收取任何费用,让“农商银行贷款快速办、不求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做优暖心爽心的营商环境“生态建设”。二是主动减费让利降成本。我行采用内部评估方式,主动承担了农户的评估费,降低了农户在社会评估需支付的担保手续费、评估费等一系列中介费用。对于内部评估无法满足评估要求,需借助社会评估机构开展评估的,本行对评估费进行补贴。2024年度,本行共补贴评估费11万元;对客户办理抵押贷款而产生的抵押登记费,无论金额大小,由本行一律进行全额补贴,不让客户多出一分费用,2024年本行为客户补贴抵押登记费433笔、金额10.28万元;本行2024年度两次修订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切实降低客户贷款利率,2024年末本行贷款收益率5.27%,较年初降低45bp。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勇担优化营商环境金融职责,全力稳住经济大盘。三是外拓小分队在各乡贤群积极转发我行将赴广东、福建、浙江等外地开展普惠金融外拓服务活动有关信息,介绍会昌县及我行有关信贷扶持政策,并通过在当地的商会进行转发宣传,引导让广大会昌籍客户返乡创业并提供信贷支持。至2024年末,累计外出宣传获客6次、走访对接1231户创业人员,新增授信乡贤482户、授信金额2.55亿元、新增用信金额1.2亿元。
六、团结一心竭尽所能回馈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注重员工权益保护和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员工发展能力,致力于让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持续弘扬慈善精神,让自身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回报社会。一是开展关怀慰问。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疫情期间对员工的慰问和关怀,对结婚、生育、生病员工进行慰问;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各类活动,调节紧张工作情绪,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全体员工主动服务社会。二是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组织志愿活动,向社会传递行业正能量。积极响应“慈善一日捐”活动,全行200余名员工参与,累计捐款2万余元;参与消费扶贫,累计采购消费扶贫农产品16万余元,以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用好省联社“百福慈善基金会”平台,秉承“帮困助学,奉献社会”的宗旨,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资助当地学生;在百福慈善基金会之外设立了“爱心助学”捐赠项目,按照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资助到大学毕业,目前已经资助了10名学子,每年捐赠资金6万元,帮助困难学子实现大学梦,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添砖加瓦。三是持续服务山区。作为当地的法人金融机构,我们信守承诺在所有乡镇设立网点,主动履行偏远山区金融供给责任,全力满足基层群众金融需求近年来,多个偏远山区乡镇网点业务量严重不足的前提下,我行仍然坚守对农村金融的服务承诺,每年投入不低于800万元保障偏远山区的居民享受无差别的基础金融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