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支持种粮大户走上创业坦途
从丰城市区出发,沿着丰抚公路前行20公里,右转进入秀市镇境内。一大片平整的稻田映入眼帘。千里金穗,经晨曦照耀,形成了一道靓丽的产业种植致富新风景。这里是丰城市佳和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基地内,合作社负责人正侃侃而谈:“今年合作社早稻种了一万两千多亩,插秧基本实行机械化……”谈到合作社和水稻,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叫雷应国,三十岁出头,秀市镇雷坊村人,黑瘦的身材,看上去精明、干练。2004年开始承包种植水稻,2008年初,在丰城农商银行的资金扶持下,走稳了规模种植道路,其后,愈走愈快,愈走愈远...2008年12月,被江西省农业厅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大户”荣誉称号;同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荣誉称号;2011年12月,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超级种粮大户,演绎了一段传奇。
迎难而上 三难三进
1999年中专毕业后,雷应国被分到丰城市供销社工作。刚办完报到手续,一张下岗分流通知单就让他丢了铁饭碗。
善于思考的雷应国并没被眼前的困难击倒,他敏锐地捕捉到本村村民买农药、化肥不方便的机会,变务农为服务于农,做起了化肥、种子等农资生意。到2004年,已在秀市镇建起了房子,有了铺面,小日子有模有样。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村镇大量劳动力外出,大面积的良田撂荒,越来越多的村民们抛下家中的水田,出外谋生。交易的农资份额也随之减少,雷应国的农资生意陷入低迷。
人弃我取,凭着经商锻炼出来的才干,雷应国在荒田骤增的境况中,隐隐嗅出了规模种植的广阔前景。2005年,雷应国从集镇回到村落,以70元每亩的租金,连片种植水稻260亩;2006年,种植面积增至570亩,2007年增至1860亩,种植区域横跨秀市、桥东两个乡镇。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粮产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好。尝到甜头的雷应国开始急速扩张种植规模,并组织成立了佳和农业合作社。
谁料想,2008年,由于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仓库、晒场等配套设施未能及时跟进,一场经月不绝的大雨让雷应国摊晒的谷子一遍遍淋湿,23万斤稻谷因处理不及时,全部发芽,直接经济损失近10万元,压垮了雷应国本就不充裕的资金链,几乎淋灭了雷应国所有的致富希望。
就在此时,丰城农商银行及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刻组织客户经理实地调查情况,先后办理贷款10余万元,第一时间解决了雷应国的资金困难,不仅填补了他的资金缺口,还有部分富余资金,支撑着他朝着产业化规模发展的梦想迈进。
规模种植 科学致富
“2008年的教训是惨痛的,损失了很多资金,更暴露了很多问题,所以2009年我将规模稳定在1860亩左右,思索未来规模种植的路该怎么走好,这其中农商银行给予了我很多很多帮助,包括资金,包括建议,我到现在都很感激。”回想起2008年那场经月不绝的大雨,雷应国心有余悸。
2008年的惨痛经历之后,雷应国汲取教训,在丰城农商银行累计高达260余万的信贷支持下和热心周到的人员帮助下,在龙山村修建了4000多平米的晒谷场,高标准地建造了钢构储粮仓,并采购了喷药机、插秧机等多种类农业机械48套、烘干机4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流程;流转冷浆田进行生态水稻种植,用专田种专种,施加专用有机肥,引进种植了“巨胚红”、“琼秀一号”等多个水稻新品种,加强了产品竞争力;在合作社组建了机防队,专门负责防病灭虫,同时引入“飞蛾诱捕器”新技术,实行绿色灭虫,多措并举,奠定了“全国种粮大户”的基业,带领合作社和村民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
“有了银行的帮助,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雷应国欣喜地说道。
截至目前,雷应国和他的佳和农业合作社,拥有成员108人,在银行的资金支持和人员帮助下,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3700亩,横跨秀市、桥东、杜市、铁路等四个乡镇,年产粮食近1.5万吨。累计耗资逾300万购置农机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并兴办了一家生态保健米生产加工专业企业,拥有“麒麟牌”生态保健米、“粒粒香”生态米等多个大米产品,生产的麒麟牌大米每公斤售价120元,粒粒香大米每公斤售价60元,产品畅销省内外。实现了稻谷种植的利益最大化,构建了培、植、储、产、销的一条龙产业链。
据雷应国透露,下一步,丰城农商银行还将通过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为合作社发放高达数百万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经典语录,放在今天,给种粮大户雷应国和丰城农商银行金融助三农的故事作注脚,显得十分恰当。
上一篇:
下一篇: